Zeiss Iterminal2精密瞳孔定位
現在越來越多眼鏡店引進瞳孔攝影定位儀,以往常常有人覺得這種科技只是一種噱頭,但隨著整個眼鏡業的發展,瞳孔定位儀已慢慢變成店家必備的儀器了,在臺北這個現象更是明顯,這種情況就好像以前大家都只用試鏡組驗光,但現在幾乎都是使用綜合驗光儀。
以往眼鏡店都只用試鏡架組
現在多用綜合驗光儀,功能齊全,快速方便
對於一般沒有接觸過瞳孔定位儀器的民眾,一定很疑惑這根長長高高的“柱子”到底是做什麼用的?它是用來驗光的嗎?其實它是使用於驗光之後,並且挑好喜好的鏡框時,才會正式登場,但在開始介紹瞳孔定位儀的功能之前,我要先說明一下眼鏡製作的一些步驟。
每一片鏡片,其實在鏡片工廠就已經研磨好度數,當眼鏡店家向鏡片商下單時就會寄來給店家半成品,這片半成品呈現圓形或橢圓型,直徑大小從55mm到75mm之間,當然店家可以指定大小,越大的框就需要越大的半成品鏡片來研磨,除了要把半成品研磨成鏡框的形狀,並且每一片鏡片還有所謂的光學中心,光學中心的度數是最準確的,如果偏離光學中心就會產生度數差和菱鏡度。
廠商鏡片半成品
可由驗度儀量出鏡片光學中心和水平軸
為了讓配戴者感到舒適,就必須把鏡片的光學中心製作在“配戴者戴該副鏡框的瞳孔相對位置”,但我們要如何得知相對位置呢?
第一種方法-點眼位:應該也是目前最常見的方法,請配戴者把鏡框戴上,配鏡師一手持筆燈,另一手拿馬克筆直接在鏡框鏡片做記號,過程中配戴者必須持續盯著配鏡師的相對眼,其準確度依賴配鏡師拿筆的穩定度,還有配鏡師和配戴者的視線必須保持上下左右水平,最後可以取得雙眼的瞳距和眼位高。
用筆手動點瞳孔位置
點好眼位之後用畫出十字,加以確認
第二種方法-直接做:顧名思義,直接拿自動驗光機或其他方式取得的瞳距,直接做在鏡片上,比方說用電腦驗光機取得60mm的雙眼瞳距,就平分一邊各做30mm,但這只是瞳距,眼位高度則依據經驗法則大約做在鼻梁上下就好,由於人的雙瞳距離不一定相等,其準確度也可想而知,在多焦點鏡片這種做法會大大增加失敗率。
自動驗光機的瞳孔距離
均分67/2=33.5,各做一半
第三種方法就是我要詳細介紹的瞳孔定位儀:
配戴者只要選定鏡框之後,把感應器夾在鏡框上
正面和側面各拍一張即可
接著要定義出
角膜位置、鏡片位置、瞳孔位置以及整個框面的上下左右
整個數據都設定好之後,針對客戶所選擇的鏡片種類,系統就展開精密計算,這裡稍微說明一下原理,這感應器上頭有十一個感應記號,長得有點像BMW的logo,借由記號變形來取得這個感應記號的3D角度,再由整個面上的感應記號相對關係計算出所需的數值。
最後可得知的數值有X軸(單眼瞳距)、Y軸(眼位高)
鏡框傾斜角:即鏡片與眼睛所形成的角度
頂點距離:即角膜至鏡片的距離,標準值約10-14(mm),以近視眼為例,頂點距如果越大鏡片度數就會越少,就好像戴隱形眼鏡沒有頂點距離,所以要減度,另外在多焦點鏡片的狀況下,頂點距離過大,眼球旋轉至下方近讀區的角度會增加,導致看近困難。
鏡框彎度:鏡面呈現的彎度,太彎的鏡框一般鏡片無法裝配,需訂製指定彎度的鏡片,另外越彎的鏡片,週邊視野會因為菱鏡效應而更扭曲,造成不舒適感,這種現象在有度數的太陽眼鏡處方常常發生。
蔡司這台瞳孔定位儀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,在拍照時可量測配戴者的頭位偏斜,電腦會詢問是否要矯正頭位偏斜量,這些都是人工點眼位沒辦法控制的變數。